若不能修己,则不能安百姓。
这样看来,孔子的境界比老子更高,真正达到道家所谓圣人的境界了。关于董仲舒的学说,我们不去详细讨论,我们关心的是,天的人格化,意味着儒学的宗教化,而孔子就变成了宗教的教主。
这已经受到世界的高度重视。宋明儒家建立了各自的儒学体系,内部也有不同流派(所谓理学、心学等),但是,他们都以继承和发挥孔子思想为己任,都以孔子为圣人,这一点也是无可置疑的。这既是新儒家的时代课题,也是恢复儒学的先决条件。但其中最主要的宗派如天台宗、华严宗和禅宗,则已经是中国化的宗教了。但是,天不是决定一切的人格神,而是创造万物的自然界,不过,这个创造万物的自然界具有人力所不能改变的神圣性。
研究孔子的论著已经很多,但是,对孔子需要不断认识,不断理解。孔子曾以吾不复梦见周公这种隐喻式的方式表达过他对周公的崇拜,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。当子张进一步问何为五者时,孔子说: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
不能把孔子的仁仅仅归结为家庭内部的亲情关系,如同某些人所说。如果将仁说成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情绪情感,那就不是孔子所说的仁了。一个是认识上的真实,一个是情感上的真实,因此选择不同。有人将孝理解为供养父母的生活,孔子批评了这种观点: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
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[25]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。孔子并没有这样明确地给予说明,但是,在孔子的学说中,隐含着这样的思想,我们的任务,就是将其阐释出来。
[3] 丁若镛:《论语古今注》,《与犹堂全书》第5册第178页、第6册第167页。这是人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、相互交流的一幅和谐美好的图画,表现了孔子仁者的胸怀,表达了非常可贵的生态意识。这所谓同心,就是人人所具有的仁心,不是个人的一己之心。这里所谓类推的类,实际上有两层含义。
[41] 学生子路也恭敬地向它们拱拱手,然后这群雌雉振振翅膀飞去了。但仁本身却是对一切人的尊重,而且不止于此,还要扩大到自然界的生命。[4] 这又同心理主义有关了。道实现为仁,就成为自己的东西了,因此要守住并依仁而行。
人人都有思的认识能力,但是这还不能说明一切。这时,夫子喟然叹曰:‘吾与点也[43],即表示赞同曾点的志向。
总之,只有敬爱父母,才是孝的实质。孔子所说,是以情感为依据,而不论事实如何。
但是,孔子又说:知及之,仁能守之,不庄以莅之,则民不敬。爱人是仁的根本内容,仁的本质就是爱(下面还要讨论)。人的德性之所以尊贵,不在于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,任意支配和施暴,而在于同情和爱护一切生命。一本在万殊之中,忠在恕之中,通过恕而实现出来。但是仔细分析起来,爱人有一个爱的主体,这个主体显然是人,但是除了爱人,还有没有更广泛的意义呢?仁的对象有没有限制呢?孟子所说仁,人也,正是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说的,但仁即爱这一实质内容并未改变。有趣的是,在谈到人生志趣问题时,前三位弟子都是讲社会现实问题的,孔子却一言不发,为什么等曾点讲完之后,却大加赞赏,说出千古流传的吾与点也呢?答案只有一个,孔子的最高理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,曾点所说,正好表达了孔子的这个理想。
但忠恕之道是由内在德性而来的伦理概念,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尊重和关怀他人,即把别人当自己一样看待,并不要求对方做什么。知的作用就是使仁变成人的自觉,从一定意义上说,使情感理性化、形式化,成为行为的自觉原则,而不至于愚。
从客观上说,是知人之善恶,是以知为条件的。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为仁,就是克服个人的一己之私心,视、听、言、动都符合礼仪,这样就能实现仁德。
各种品德之间并不是不相干的,而是互相贯通、互相包含的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仁没有内在的心理基础,正好相反,仁就其根源而言,是人的本己的存在本质。
现代的西方法律已经提供了这方面的保护,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。《语丛二》说:礼生于情。但是如果做一些考察,就会发现,在孔子的言行中,其实已经包含着这方面的丰富内容,孟子只是将其明确表述出来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所说的仁主要是指内心情感。
但这并不是从概念上对仁所下的定义或界说。所谓亲情,就是仁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,是一种内在情感即发自内心的敬爱之情,但又是有所向,即指向父母的。
我与人不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,而是我与同我一样的人的关系,这就是所谓移情。至于利仁,主要是从智慧上说的,即智慧的人有利于仁德的完成。
[27] 这是孔子对仁与礼的关系的最好说明。要了解孔子学说,不能从纯粹概念上去理解。
这是一种道德体验和直觉,不是知识一类的事。五者再加上其他品德,综合起来,就能说明心之全德。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这看起来似乎与仁没有什么关系,实际上正是仁者之乐。
但更重要的是,仁必须而且只能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。但是,从心理机能及其功能上说,又有不同侧面、不同作用。
孔子退朝,马厩起火,孔子说:‘伤人乎?不问马。仁者爱人,对人的尊重和同情、关心是仁的根本内容,孔子就是从人际间性论仁的。
这是一段很有趣的对话,反映了不同的价值选择。在人与马同时受伤的情况下,首先当然要关心人。
顶: 724踩: 7399
评论专区